
为促进世界各国文化交流,活跃世界艺术氛围,表彰一批在推动文化传播事业发展方面做出杰出成就的艺术大家,鉴于陈宁城老师在传承和弘扬和平文化、促进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等方面做出过突出贡献,以自身深厚的艺术造诣和无私的奉献精神,传播了世界优秀文化与和平发展理念,是世界人民最喜爱的艺术大家,既是参与者、见证者,更是世界和平文化传播的使者,在纪念联合国成立 80 周年之际,被评为“世界艺术终身成就奖”获得者,授予“国际金牌艺术家”荣誉称号。


陈宁城,男,大学本科学历,1950 年出生在南京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,陈宁城现任中国艺术家协会江苏秘书处书画专业委员会理事,中国五老书画院江苏分院理事,秘书长,自幼随其父学习书画,在书法上,他醉心与碑帖之间,每天临池不辍,在国画上,他耳濡目染,心追手摹,在少年时其书画作品就在南京市少年书画展上崭露头角。四十余年来,陈宁城先生在书画艺术领域里勤奋耕作,不断进取,终于取得了骄人的成绩,先后成为中国书画艺术研究会江苏分会会员;中国五老书画院江苏分院常务理事、秘书长。其书画作品也先后在江苏乃至全国大型新闻、书画刊物上发表陈宁城的书画作品,怡情养性、赏心悦目,在江苏众多书画家中,他的艺术风格别具一格,在书法上,宗法二王,米芾,文征明等,但又博采众长,融为一体。能胸罗万门自出新意,力矫时弊独标风骨,形成自己的风格。尤其是欧体小楷更是独树一帜。“书画同源”他扎实的书法功底,为他习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在学习国画中,他除了临摹古代、近代大师的作品,还练乐器、练舞蹈、练戏剧,从乐器中吸取节奏美,从舞蹈中吸取线条美,从戏剧中吸取造型美。特别是他还是江苏电视台的一名编剧,从编剧中还能吸取韵律美。“由心造境,水到渠成”,从他的中国画中可看出由书入画,古朴厚重的画风书言志,画写心”,在陈宁城的作品中处处能找到他的仁爱之心。现今,陈宁城先生正处在书画创作的鼎盛之期,他要在有生之年创作出更多赋有时代精神的好作品,为南京的书画坛增辉添彩!
陈宁城,现为江苏省书画专业委员会理事,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,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,中国翰林书画院院士,美国科罗拉多国际大学荣誉博士,硕博士生导师。

初识陈宁城先生的书法与绘画
—— 访著名书画家陈宁城先生
石 山 \ 文
听到他的名字是在中央电视台欢乐频道《TV 酒吧》播出的作者的名单中。看到他的作品恰恰又是在一次书画展颁奖的奖台上。因此,使我对这位书画家又热衷创作戏曲,又热爱书画艺术的精神产生了浓厚的兴趣。我是一个从不崇拜天才的人,况且对书画又结缘不深,但对他在事业上几十年如一日地执着追求,作品上不断创新的孜孜不倦精神,却增加了我对他的好奇之心。
我与陈宁城先生可谓萍水相逢,但他笃实鲠直,且坦诚好客。也许在现实的生活中经历过多的,艰辛、坎坷、困惑的缘固吧,把他造就成一位心胸豁达,性格纯朴的人。他不善交际,更不借外力吹捧,而只在自己的倾心勤奋,矢守初衷,才使他成为一棵坚忍不拔的梅桩,于冰雪中吐蕾报春,在风雨间昂首绽放。虽然已近古稀之年,但他对事业执着的追求精神是我望尘莫及的。
在侃侃交谈中,才得知他生于 1950 年,大学本科毕业。童年出身在南京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,也许受南京人文地貌、文化风情的熏陶,因此,神情中留有难以磨灭的底韵。虽然这里的一方水土养育了他,但也养成了他“不到长城非好汉”的倔脾气。父亲是位在军旅中工作多年的干部,特别喜欢这个长子。因此,陈宁城先生童年时就在父亲的熏陶下喜欢上书法,少年时书画作品就在南京市少年书画展上“小荷初露尖尖角”。“涓流积至沧溟水,拳石崇成泰华岑”。由于陈宁的城先生不断努力,加之他常摹写古人书法真迹,所以“既可希其真踪,又得留为试验”。不过,这些只是作为继承传统,为进行创新过程中的一个手段,积各家之长,打好基本功,走自己的路才能创出自己的风格。

从欣赏陈宁城先生的部分作品中,他的书艺主要由正楷奠定基础的。尤重初唐三鼎足的虞、欧、褚的楷书。经过不懈的苦练后,他的作品用笔既稳和瘦劲,字态又清劲脱尘,下笔一如锥之画沙,耐人寻味。后渐变其体,他大悟字外功夫,由今入古,从外入内,溯源临摹汉晋魏宋元碑帖, 其行、草、隶、篆、真无所不涉,同时,他遍访良师益友,广览前贤名迹,屏除唯我独尊,闭门造车之偏见,又在著名书法家博士师导师亚明、林散之的精心指点下,使他书艺增益非浅。加之他善于博采众长,不居一格,为我所用,在上下求索、反复实践中创出了自家独特的艺术风格。
陈宁城先生的书作有的更形旷纵、丰腴稳健,有的于硬骨风格之中、有流宕活跃之姿,有的结构严正、雍容和穆,有的笔走龙蛇、淋漓潇洒,有的笔圆体方、外柔内刚,有的则特别轻健而瘦削,乃轻重相间,大有万绿丛中一点红之趣,真可谓“书贵瘦硬方通神”也!总之,陈宁城先生精于运用古贤名家笔法,加以演创,因此书作气息淳厚,笔势遒健,而堂宇宽雅,自成家数,不失名家之气质,使之日渐书艺超群。作品多次入选全国书法展并荣获金奖、特别金奖,中国百家导师奖,中国青少年书画教育成果奖,并先后成为中国书画艺术研究会江苏分会会员;中国五老书画院江苏分院常务理事、秘书长。
陈宁城先生潜研书、画、诗歌,为了提高自己的书画技艺,又幸得画坛名宿陈大羽、黄纯尧的青睐,收为关门弟子并亲传技艺。由于他数十年晨昏走笔,同时又遍访良师益友,加之刻苦学习,遍历于高山流水之间观摹研习,在上下求索、反复实践中,打造一个既生动传神、又个性鲜明,语言独特的现代古墨画风。他还经常出没在高山名川之间,到真山真水中领悟、融会贯通。由于,他饱览世故,拥有生活,以致能将自己对宇宙的感悟,对自然的感叹,瞬间从笔端凝绘成意境悠远、极具天真古朴之致的绘画新作。再用特有的山形画造型,以泼墨的写意,使雄峻的山岚和清丽点扑的山水相互映衬,变得具有古代文人画的逸致、也具有传统民间艺术的奇趣,从而显露出自家独特的艺术风格。因此,他的书画技艺精湛,文学底蕴深邃。期间,他除工画花鸟、走兽,更常作长题,书画结合,为此,他的写意花鸟画和山水画,既有淡恬、蕴藉之味,却无孤傲、冷僻之气。其中花鸟画,更是稚拙中见清新,于质朴间寓隽永。尤其在浓淡疏密中别有一番俊逸,即使在狭小尺幅中仍不失浩瀚气势。

观看了几幅他最近的新作,不由得使人心醉神迷。其中以梅花为背景的《梅开春来》使人百看不厌、爱不釋手。在我看过的许多以梅桩为体裁的泼墨中,大多以枝干古拙、居高临下、叶少花多来渲染梅花的形态苍老奇特、年代悠久深远。而陈宁城先生笔下的梅桩却和常人不同,使人感受到有种生机蓬勃、青春焕发之感。他笔下的画不仅突破了文人画习见的萧条和苦涩,也开拓了一些人重墨轻色的倾向。从画中可见:仅在淡墨中以群青、胭脂点蓓蕾,大片湿墨勾成了叶与茎,用深红、焦墨点染的花蒂,加之隐约可现的深远缤纷背景,使人颇感画面虚实相生,真可谓是:“横看成岭侧成峰,远近高低各不同”。因此,在他的绘画技艺中,展现的是以墨借色,以色破墨,以墨亲色,墨色相间而又变化无穷。加之几只鸣鳥穿插其间,为静寂的画面更增添了动感和生气,別有一种“密叶隐歌鸟,香风留美人”的韵味和谐趣。所以,此画不但风格清新、意境深远,而苍劲中流露出蓬勃生机,不是使人深感身临其境,就是仿佛使之呼之欲出、栩栩如生,颇有情趣。
言谈之余,为了一饱眼福,陈宁城先生欣然当场挥毫献艺。
宣纸铺开,他在画纸上做了几个比划动作。我想,这也许就是写字前的构思、立意和布局吧!稍倾,他提笔调墨,一幅唐- 杜牧的(江南春)诗,在宣纸上一气呵成。这幅一笔构成的草法,真乃是“墨枯笔瘦,龙骧豹变”。淋漓尽致的笔姿,虽然偶有不连,但上下笔意贯串,呼应相顾,血脉相通。而每一个字的屹立部位,都险象丛生。而带有险笔的字,又妙在能险中扣稳,具有玲珑美术之姿。
此作品共二十八个字,其中最大的字,长有十五公分,阔有八公分,其中最小的字,长只七公分,阔只三点五公分,分排三行。今观字态的忽大忽小,可谓相当悬殊,但运笔如骤雨旋风,飞动圆转,其结字方面,虽向中宫紧缩,但又向四周开展,做到又开又合,上下左右映带,给人有一种书法秀健,结构舒畅之感。也许这就是行家们所说的:“布局方面的颠、狂”吧!
临别之际,我不禁问及陈宁城先生今后的打算与感想,他直言不讳地告诉我:“祈望能凭借个人的不懈努力,以真正的艺术品来打动观众。并诚挚的感谢朋友们给于的全力支持和邦助。”

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