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红墙”国宝艺术书画艺术家-袁季新

新闻资讯 48℃

何为“红墙”艺术家?

“红墙”艺术家:作品被人民大会堂、中南海、故宫博物院等国家机关及权威收藏部门收藏的艺术家被誉为“红墙”艺术家,也被称为“御用艺术家”!

自新中国成立始,一代又一代的“红墙”书画家笔耕不缀,贡献了一批又一批的传世精品。这里面就有我们熟知的张大千、李可染、关山月、张亭山、等大师。

入选“红墙艺术家”难度极大,标准苛刻,可谓凤毛麟角。而 2024 年,袁季新作为书画家的顶级代表入选了“红墙艺术家”,与近现代书画家的一众泰山北斗并列其中,既代表着书画家至高荣誉,更是对袁季新在中国书画界做出突出贡献的最高肯定!

袁季新,现为香港书法家协会副主席,孔子美术馆副馆长,国家高级书法师,加拿大维多利亚皇家艺术学院院士,清华美院客座教授,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,中国艺术名家推荐委员会副主席,中国书画院院士,中国书画家联谊会新文艺工作委员会理事,中儒文化产业联盟主席,全国人民艺术家信用管理中心书画艺术委员会副主席。

技达高处谓为巧 艺攀峰巅必是妙

——记著名书法家袁季新

书法创作可以区别为两类,一是技术类,二是艺术类。书法家只关注技术,则为书匠。书法家唯有把技法当成情感表达、心绪安放的线条助力,才可以让书法泊满情愫与心意,从而达到依书抒情的境界。纵观书法历史,技术类为多,艺术类为少。特别是当代书法,能象著名书法家袁季新先生这样,把书法当成抒情的大手笔,更是稀有鲜见。如果没有书法抒情,就不会有王羲之执笔写兰亭,写得心手双畅,天朗气情。同样,如果没有抒情,也不会有颜真卿所作祭侄稿的满纸悲壮。当然,苏东坡如果没有依书抒情的感念,恐怕也不就会有寒食帖的古今永传。袁季新习成书法,同时修养深厚的传统文化,其学识与修为源于家学的加持,也源于他对国学文化的一概兴趣。

说到底,袁季新先生是一个非常正宗的传统文人,所以他的书法不会有粗糙的流弊,不写江湖风。也不会是展览体为展览而造作定制,不写于心于情不干系的东西。文人写书法,贵在遂心应手,天质自然。像他这样拥有心迹变化成笔迹,兴来可抒胸中气,粉壁长廊留字迹的创作过程,与怀素写自叙帖、与张旭写古诗四帖是同类共通的!

袁先生磨砺书道,有穷研篆籀的觉悟。取法泰山碑的正大气象,参意峄山笔的典雅圆活,把篆书一体写得饱满圆厚,丰姿多神。很善于笔法的使转策略,转笔处多,逸转而过,不是俗笔的转折成滞,自始致终可以把中锋行笔控制得游刃有余。所以他的篆书笔意很滑畅,绝无结与节,这是贵得笔法的根基,也是把篆书写得刚柔相济的重要资粮。善作篆书者,既是寻到了书法用笔的本与源!依源本觉悟书道,水到渠成!

前面说过袁先生是一位传统文人典范,所以他的行草书风就有文人书法的洒脱自如,书如其人的修养,真实不虚。人是雅君子,书是儒雅风。他的行草书法习成,很在意观览历代名家名帖,观之入眼,即刻上心,可以与古帖交流对话,识得其形,晓得其神。心里有,肚里明,再作临习,当然可以形神兼备,尤贵于神。

技达高处谓为巧,艺攀峰巅必是妙。其书法融合了兰亭序的笔墨变化机理、伯远帖的天质之然之品,还有蜀粟帖笔墨的铺陈痛快。可以把侧入中行的笔法表现得惟妙惟肖,侧入时轻盈快利,中行时力透纸背,把行草写得如龙跳天门,虎卧凤阙,极有文人信札体的风度和风骨。流水下滩非有意,自然而成!这样的书法不失实用功能,富有艺术观赏价值,把书法的“技”与“艺”相当和谐地统一在一起,正是文人书风的龙脉传承!

著名书画评论家 田源 2021 年 3 月 4 日

标签: